环球微资讯!《黄帝内经素论》第一篇:上古天真论(二)

发布于 2023-02-15 10:06:46 来源 : 互联网

SW01—《上古天真论篇第一》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


(相关资料图)

‖SW01—Q0214(天癸……皆极)‖→‖SW01—Q0215(八八)‖迁移说明:

1、“天癸竭,精少,肾气衰,形体皆极”十二字,原位“七八,肝气衰,筋不能动。”句后,义理不通,显见窜简,当迁出;

2、《内经注评》云:“‘天癸竭,精少,肾脏衰,形体皆极。’此十二字,当在‘则齿发去’之前,方能与女子七七壬癸竭相对称。据丹波元坚《素问绍识》说:‘推上下文,天癸竭云云四句,似宜移于‘八八’下,恐是错出’。”

3、《内经校释》云:“详文意,若七八已形体皆极,则八八之年仅齿发去,甚为无理。七八文下王冰注云:‘丈夫天癸,八八而终。’此论甚当。”

4、坤从诸家之识,据此迁移,义理犹通。

‖SW01—Q0201(肾气盛)‖→‖SW01—Q0202(二七)‖迁移说明:

1、“肾气盛”三字,原位“女子七岁”句后。女子方七岁,肾气正处填充阶段,何以得盛?与生理规律不符,其理不通,显见窜简,当迁出;

2、遵“男子二八”之理,当迁至“二七”句后、“而天癸至”句前,方与女子生理规律相符,男女肾气之论相类。

D0000关于篇名之论:据《说文》:“论,议也”、《史记.张仪传》:“臣请论其故”、《周礼.考工记》:“坐而论道。”注:“谓谋虑治国之政令也”、《论语序集解》:“论理也,次也”、《易.屯》:“云雷屯,君子以经论”、《韩非子.五蠢》:“论世之事”、《管子.五辅》:“论贤人,用贤能,而民可使治”、《吕氏春秋.慎行论》:“闻言必熟论”、《文心雕龙.论说》:“论也者,弥纶群言,而研一理者也”、《卫气》LS52-Q0101“博哉!圣帝之论。”可知:

1、 古之论者,必国之君臣、大贤群议、问答互见、循名究理、议论大道之文体也。却此,篇名不足为论,而当谓之以篇也。

2、 《黄帝内经》全书,《素问》与《灵枢》合162篇,以“论”名篇者,凡81篇,正合九九八十一黄钟之数;非“论”名篇者,亦81篇(《论勇》除外),均已迁至《黄帝内经素论》八十一篇内,而成君臣具论。

C0101昔在黄帝:

1、黄帝,即远古时的黄帝。开篇即点明,《黄帝内经》并非黄帝时代所撰,亦非黄帝亲自所撰,而是后人在讲述黄帝与岐伯、鬼臾区、伯高、少俞、少师、雷公六位大智博士和贤臣共同研究上古经典,相互探讨、传授自然之道、生命之道、疾病起源、诊断防治、养生之道的故事;

2、黄帝生卒为公元前2717-2599年,20岁登天子之位,在位98年,寿至118岁。《论语·五帝德第二十三》云:“孔子曰:黄帝者,少昊之子,曰轩辕。生而神灵,弱而能言,幼而睿齐,长而敦敏,成而聪明。治五气,设五量,抚万民,度四方,服牛乘马,忧驯猛兽,以与炎帝战于阪野,三战而后克之。始垂衣裳,作为黼黻。治民以顺天地之纪,知幽明之故,达生死存亡之说。播时百谷,尝味草木,仁厚及于鸟兽昆虫,考日月星辰,劳耳目,勤心力,用水火财物以生民。民赖其利,百年而死;民畏其神,百年而亡;民用其数,百年而移。故曰黄帝三百年。”《黄帝内经》开篇之句“生而神灵,弱而能言,幼而徇齐,长而敦敏,成而登天。”或引自孔子《论语》,可为成书于孔圣之后证据之一。

3、司马迁《史记.五帝本纪》亦有记载:“黄帝者,少典之子,名曰轩辕。生而神灵,弱而能言,幼而徇齐,长而敦敏,成而聪明”、“有土德之瑞,故号黄帝。”录以奉考。

C0101幼而徇齐:

1、《内经注评》注:“《礼记.曲礼》:‘十年曰幼’;徇,xun2,《通雅》:‘徇,迅也;齐,疾也’。言圣哲遍知而神速。”

2、幼者,小也,少也;《尔雅》:“徇,遍也。”即普遍、全面;《 尔雅》:“疾,齐也,壮也。”徇齐,即全面发展。幼而徇齐,即少年时就全面发展。

C0101敦:《尔雅》:“敦,勉也。”即勤勉。

C0101成而登天:

1:成,指成年;成而登天,即成年时就登上了天子之位。关于天子,《吕氏春秋》(卷一.孟春纪.第一本生)有云:“始生之者,天也;养成之者,人也。能养天之所生是勿撄之,谓之天子。天子之动也,以全天为故者也。”

2:在“成而登天”句后,黄元御《素问悬解》卷一解云:“黄帝铸鼎于鼎湖之山,鼎成升天,而西汉方士传述此语,意黄帝、老子为道家之祖,尚养生之术,其终当不死也。”此方士玄虚之言,有违《黄帝内经》本经之唯物观,不足取信。

D0101天师:即岐伯,黄帝之臣之师,天下人之师。据《著至教论》SW75—D0601云:“黄帝曰:未满而知约之,以为工,不可以为天下师。”可明天师之义。

D0101春秋:

1、《百度百科》云:“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,按年、季、月、日记录下来,一年分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季记录,简括起来,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‘春秋’,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《春秋》加以整理修订,成为儒家经典之一。”

2、春秋,即年龄之代词。

Q0101道:此独指养生之道。道,广义字,如:

1、《道德经》第四十二章云: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”可见道即原点之零,一之来源,万物起源;

2、《道德经》第二十五章云:“吾不知其名,字之曰道,强为之名曰大。”可见道即大,有无限之意;

3、《道德经》第二十五章云: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”可见道即自然规律;

4、《周易.系辞上传》:“一阴一阳谓之道,继之者善也,成之者性也。仁者见之谓之仁,知者见之谓之知。百姓日用而不知,故君子之道鲜矣 。”可见道即阴阳之道。

Q0101法于阴阳,和于术数:

1、 据《广雅》:“术,道也”、《说文》:“术,邑中道也”、《广雅》:“术,法也”、《战国策.魏策》:“臣有百胜之术。”可知:术即方法。

2、 据《说文》:“ 数,计也。”可知:数即计量、量度。全句为:效法于阴阳之理,遵循方法和量度。

Q0101天年:无病无灾时,人之自然寿命,由先天遗传因素决定。详见本经《寿夭刚柔》、《生气通天论》、《阴阳二十五人》、《通天》等相关论述。

Q0102好:《内经校释》校注:“原作耗,《新校正》云:‘按《甲乙经》耗作好’……好,与上文欲字相对,义胜,故据改。”从之。好,嗜好。

Q0103虚邪贼风:

1、《内经校释》注:“此指一切反常的气候及外在的致病原因……所以王冰说:‘邪乘虚入,是为虚邪;窃害中和,谓之贼风’。”

2、指八方之歪风邪气和恶劣气候。

Q0103恬淡:

1、 恬,tian2,《广雅》:“恬,静也。”即宁静;

2、 淡,dan4,同憺,《说文》:“淡,安也,从心,声詹。”即安心。

3、 恬淡,即宁静安心。

Q0103真气:

1、《黄帝内经.刺节真邪》云:“真气者,所受于天,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。”

2、此真气者,空气也,氧气也。真气从之,即呼吸顺畅。古人不知氧气,然自然之物,其理恒常,此名殊而质同也。

Q0104任其服:《内经校释》注:“衣着随便。任,随意。”即随意穿戴。

Q0104乐其俗:《内经注评》注:“俗,习也。《释名》:‘俗,欲也,俗人所欲也。’指以自己的习俗为乐也。”

Q0105贤、不肖:

1、 据《说文》:“贤,善行也。”取善良之意;

2、 肖,xiao4,《说文》:“肖,骨肉相似也。不似其先,故曰不肖。”不肖,贤之反义词,取邪恶之意。

Q0105德全不危:

1、 《庄子》曰:“执道者德全,德全者形全,形全者圣人之道也。”庄子之言妙极,当为终解。

2、 德者,物之属性也,此喻人之体质。德全不危,即体质完好而无病患之危。

D0201耶:《内经校释》注:“邪,同耶。表示疑问的语气词。”

Q0201→Q0215女七男八:《论语》(孔子家语.第六卷.本命解第二十六)云:“孔子对曰:是以男子八月生齿,八岁而龀,十有六而精通;女子,七月生齿,七岁生龀,十有四而化。一阳一阴,奇偶相配,然后道合化成,性命之端,形于此也。”孔圣女七男八节律之论,契合人体生长自然规律,当为终解。

Q0201肾气实:肾气充实。在“女子七岁”后,依Q0208“丈夫八岁”义理,或脱“肾气实”三字,姑以译文加()而补,存疑待考。

Q0202肾气盛:“肾气盛”三字,原位“女子七岁”句后,详见迁移说明。

Q0202天癸:

1、《内经注评》注:“天,天一之谓;癸,为十干之一,属水。天一生水,故名天癸。马莳:‘天癸者,阴精也。盖肾属水,癸亦属水,由先天之气蓄积而成,故谓阴精为天癸也。’一般指肾所藏之精,是一种促进生长和生殖机能的物质。”

2、《 内经校释》注:“促进生殖机能的物质,称为天癸。它的产生是肾气作用的结果,并以阴精作为其物质基础。因此,它既不同于肾气,又不同于阴精,但与二者关系至为密切。”

3、《太素》卷第二《寿限》杨上善注:“天癸,精气也。任冲脉起于胞中下极者也,今天癸至,故任脉通也。伏冲之脉起于气街,又天癸至,故冲脉盛也。二脉并营子胞,故月事来以有子也。”

4、古之天癸,当应现代医学之所谓性激素:男子为雄性激素,女子为雌性激素。从前后文意看,不宜解为男精女卵,亦不宜解为肾气,因天癸生于肾气。 古人不知性激素,然自然之物,其理恒常,此名殊而质同也。

Q0202任脉:详见《骨空论》SW60—Q0106“任脉者,起于中极之下,以上毛际,循腹里,上关元,至咽喉,上颐,循而入目。”

Q0202太冲脉:

1、《太素》作“伏冲脉盛。”太冲、伏冲义同。

2、王冰注:“肾脉与冲脉合而盛大,故曰太冲。”

3、据《水热穴论》SW61—Q0402“此肾脉之下行,名曰太冲。”可知:太冲脉,乃足少阴肾经之下行部分。

Q0203均:《列子.汤问篇》:“均,天下之至理也,连于形物亦然。均发均县,轻重而发绝,发不均也。均,其绝也,莫绝。人以为不然,自有知其然者。”

Q0205阳明脉衰:《内经注评》注:“手足阳明之脉,二脉上行于头面发际,故经气衰,则气血不荣于头面部,出现面焦发脱的症状。”

Q0206三阳:指太阳、阳明、少阳三阳经。

Q0206焦:焦枯,指42岁女人因缺少水份、气血衰减而致面部焦干。

Q0212槁:通藁,干枯,枯槁。

Q0215天癸竭,精少,肾脏衰,形体皆极:详见迁移说明。

Q0217体:古代素有“体”、“體”两字,今时简化混作“体”。据《礼记》:“体其犬豕牛羊。”可知:体即分解,取松懈之意。

D0501挈:qie4,据《说文》:“挈,提也。”挈即提举、掌控之意。

D0501真人:掌控天地,寿敝日月,不生不化,超乎自然之人。其如《西游记》中玉皇大帝、如来佛、观世音之类。有《六微旨大论》SW68-D3301云:“帝曰:善,有不生不化乎?岐伯曰:悉乎哉问也!与道合同,惟真人也!”为证。时人以为真人不存,但为捍卫经文原旨,坤持此解。更何况当下人类认知不达,焉知无有不生不化之真人?焉知无有外星生灵?后文至人同理。

D0502至人:游走于天地之间,益寿延年,超凡脱俗,顺应自然之人。其如《西游记》中唐僧、沙僧、八戒、悟空之类。依据如下:

1、《庄子》:“不离于真,谓之至人。”

2、杨上善云:“积精全神,能至于德,故称至人。”

3、《内经注评》注:“即其修养与真人相近,亦能保精全真,长有天命。”

4、《列子.力命篇》:“《黄帝书》云:‘至人居若死,动若械。’亦不知所以居,亦不知所以不居;亦不知所以动,亦不知所以不动;亦不以众人之观易其情貌,亦不谓众人之不观不易其情貌。独往独来,独出独入,孰能碍之”、《列子.黄帝篇》曰:“列子问关尹曰:‘至人潜行不窒,蹈火不热,行乎万物之上而不慄,请问何以至于此?’关尹曰:‘是纯气之守也,非智巧果敢之列。’”当为终解。

D0502淳德全道:

1、张景岳云:“淳,厚也,至极之人,其德厚,其道全也。”

2、《庄子》曰:“执道者德全,德全者形全,形全者,圣人之道也。”当为终解;

3、德者,体质也。全句为体质淳厚深谙大道。

D0503圣人:

1、 居于人间,寿至百岁,顺应自然,超乎世俗之人。其如黄帝、彭祖、老子、孔子之类。

2、 《孔子家语》卷一.五仪解第七:“孔子曰:‘所谓圣人者,德合于天地,变通无方。穷万事终始,协庶品之自然,敷其大道而遂成情性。明并日月,化行若神。下民不知其德,睹者不识其邻。此谓圣人也’。”

D0503恚嗔:

1、 恚,hui4,据《说文》:“恚,恨也。”取怨恨意;

2、 嗔:chen1,据《说文》:“盛气也。”取生气意; 恚嗔,即怨恨生气。

D0504贤人:居于人间,寿至天年,效法自然,顺应世俗之人。其如先秦诸子、孔门七十二贤人之类。

D0504逆从:逆从即逆顺。据《黄帝四经.经法.亡论第七》曰:“物各合于道者,谓之理。理之所在,谓之顺。物各有不合于道者,谓之失理。失理之所在,谓之逆。”可知:从者,顺也,合理也,正常也;逆者,反也,失理也,异常也。

D0504阴阳:据《黄帝四经.十大经.观第二》曰:“群群混混沌沌,窈窈冥冥,为一囷,无晦无明,未有阴阳。阴阳未定,吾未以有名。今始判为两,分为阴阳,离为四时,刚柔相成,万物乃生,德虐之行,因以为常”、《黄帝四经.称》曰:“凡论必以阴阳之大义,天阳地阴,春阳秋阴,夏阳冬阴,昼阳夜阴。大国阳,小国阴,重国阳,轻国阴。有事阳而无事阴,伸者阳而屈者阴。主阳臣阴,上阳下阴,男阳女阴,父阳子阴,兄阳弟阴,长阳少阴,贵阳贱阴,达阳穷阴。娶妇生子阳,有丧阴。制人者阳,制于人者阴。客阳主人阴。师阳役阴。言阳默阴。予阳受阴。诸阳者法天,天贵正;过正曰诡,过际乃反。诸阴者法地,地之德安徐正静,柔节先定,善予不争。此地之度而雌之节也。”可知:黄帝始分阴阳四时,命名天地万物,确定经纬坐标,以探自然万物之德,以求生灵长生之道,循名究理之法,始于大圣黄帝。阴阳者,并非虚幻玄说,并非鬼神迷信,实乃循名究理、探德求道之纲纪也。

公众号:其人颂经

本文为原创文章,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!

关键词: 上古天真论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