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讯!私人定制!3D打印踝关节,济南一医院帮助高龄患者恢复正常活动
日前,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手外科/足踝外科成功应用3D打印技术,为一名78岁老人完成了全踝关节置换手术,在假体及试模的设计制作、术前模拟手术及术中截骨定位方面全方位应用了3D打印技术,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踝关节功能,术后老人恢复良好。
踝关节“再置换”,78岁奶奶坚持要保留踝关节功能
(资料图片)
今年已经78岁的尚奶奶(化名)曾崴脚后出现了左踝关节疼痛,因为崴脚本就常见,当时也就没有十分在意,直到疼痛加重至无法下地活动,到当地医院就诊后,进行了左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。
一晃35年过去了,2022年12月底开始,尚奶奶的左踝关节又开始疼痛,并伴随麻木、活动受限等,尤其在活动后疼痛加重,拄着拐棍才能勉强多走几步,严重影响日常生活。经多方辗转才慕名找到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手外科/足踝外科。“在详细了解老人既往病史,及相关检查后,以‘左踝关节不稳定’将其收治入院。进一步检查发现,该患者左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、左踝关节周围骨质增生。”手外科/足踝外科副主任医师曹松华介绍说,以往此类患者的传统治疗方法为踝关节融合术,虽然缓解了踝关节的疼痛,但是伴随的是踝关节功能的丧失,尤其在走不平的路和上下楼梯、上下坡时更甚。
“尽管老人年龄较大,但对生活质量要求较高,坚持要求进行踝关节‘翻新’,保留关节功能。”曹松华表示,本身第二次关节置换手术的难度就高于第一次置换手术,加之老人伴有严重骨质疏松、7年糖尿病病史、1年高血压病史,这些因素都将增加手术难度。最终,在手外科/足踝外科主任胡勇带领下,团队成员经过严密的讨论,决定利用3D打印技术,为老人“个性化”定制假体,实施全踝关节置换手术。
3D打印助力,置换的踝关节可以“私人定制”了
那么,曹松华所介绍的3D打印技术又是一种什么样的“黑科技”呢?据悉,3D打印踝关节置换手术是经三维CT扫描建立踝关节数据库,通过镜像翻转技术,根据健侧踝关节设计制作高精度的踝关节模型,包括金属假体及截骨导板。
尚奶奶手术前,提取CT数据、数字化三维重建、计算机方案设计、试模及模型设计打印、假体设计、导板设计……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手外科/足踝外科主任胡勇教授团队反复推敲设计,为手术做足准备。1月10日,尚奶奶迎来了她的手术日,由胡勇和曹松华共同主刀,在麻醉科和手术室的密切配合下,团队清理了患者此前假体周围增生滑膜组织及增生骨质,去除了碎裂的假体。后将截骨导板置于踝前,定位后透视,见力线良好。更换截骨模块、胫骨截骨、距骨截骨。将胫骨假体试模及距骨假体试模放置好,合适后,随将3D打印胫骨托放于胫骨,3D打印距骨关节面安放合适,最后将聚乙烯衬垫置于胫骨托与距骨关节面中间位置。透视后假体力线良好,关节活动良好。3个多小时后,手术团队顺利完成左踝关节置换手术,尚奶奶返回病房。术后,关节恢复了良好的匹配度,患者已于春节前顺利出院。
“精确细致的术前设计为手术提供了保障,手术中通过截骨导板的精准引导也极大提高了手术精准度和成功率。”曹松华表示,传统治疗方法虽然能缓解疼痛,但牺牲了踝关节的活动度,患者的行走功能受到较大影响。3D打印全踝关节置换可以个性化定制,使置换的假体更加匹配,在缓解疼痛的同时,最大程度保留患者踝关节活动度,使患者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。
近年来,“私人订制”的3D打印关节置换手术逐渐成为关节置换领域中一个新技术潮流。山大二院手外科/足踝外科在3D打印关节置换术方面有着较成功的经验,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福音,使更多患者受益。据了解,胡勇教授团队于去年11月成功完成的3D打印全距骨假体联合踝关节置换手术,经查阅资料,国内尚未有文献报道。目前,胡勇教授团队应用3D打印技术已为四位患者行踝关节置换手术,术后功能恢复良好。
新黄河记者:苏珊
编辑:王乐涛